加快郑州高校集聚区建设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输送更好更多人才
一、背景
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颁布,如何建设中原经济区成了当前河南省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力量来共同支撑和推进。人才是一个重要的支撑条件,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科技的创新也要靠教育。必须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尤其加快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教育发展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
30年来,经过历届河南省政府的不懈努力,不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办学规模,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普通高校从51所增加到107所,高等教育总规模达232.1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66%。研究生培养机构从19处增加到23处,招生规模从717人增加到8507人,在校生规模从1935人增加到23551人。初步实现了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重要转变,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制约,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与发达省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与建设中原经济区、加速中原崛起振兴河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普通高等教育结构中专科教育比重偏大,本科教育相对落后,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省市。这种现状直接影响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按照传统模式和思路来发展河南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完成这个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常规,集中政策、集中财力、集中资源建设河南高校集聚区,才能突破瓶颈,使河南高等教育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发展相适应。
二、预期效果
1.有利于提升郑州在中原经济区中高等教育的首位度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强化核心”、“打造全国区域中心城市”方面,高等教育一方面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外,同时高等教育发展本身也应成为“核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河南省高等教育布局中,尽管郑州占到了全省普通高校数量的48%,但从核心所应发挥的作用和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高层次的本科教育郑州所占比例不高,仅为43%。高等教育过于分散,既不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更不利于质量的提升。因为本科高等教育不同于高职高专,地方经济很难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而且地方也很难为毕业生找到相应的岗位,规模较小的地方应该对人才采取不求己培,但求己用。建设郑州高校集聚区,可以快速增加郑州市高校规模,大幅度提高郑州在中原经济区中高等教育所占比例,为郑州市尽快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的火车头加油。
2.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指导意见》要求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率,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如果分散发展高等教育,势必造成高校各自小而全的建设模式,各个高校都占用大量土地盖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会议中心等,不仅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浪费有限的政府高等教育经费。反之,将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集中使用,建设郑州高校集聚区,可以提升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和质量,同时辐射其他地市高等教育,形成一个高等教育有机整体。
3.有利于提高河南省高等教育的质量
过去,高校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随着学科不断综合,各种问题研究都需要多学科配合才能取得成功,人才培养同样需要多学科联合,否则,我们无法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指导意见》要求把中原经济区建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我们无法相信,某一个学科专家或某一个高校可以独自完成这个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学科、多机构协调攻关才有可能开展此项工作。在高校集聚区里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形成的多学科优势,组织大量专家进行此项研究。另外,在高校集聚区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高校的教学资源,选修对个人发展有用的课程。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质量。
三、建议
1.集中政策促进郑州高校集聚区形成
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决定权在国家,所以,河南省必须努力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撑,建立高等教育集聚试验区,使之尽快上规模、上档次。当前应该将国家给予河南省的高等教育配置指标集中到集聚区,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中的河南教育学院、郑州牧专转制或升本、研究生招生指标、大学联合办学、民办高校设置等,这样就可以较为快速使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形成规模。
2.集中资源提升河南高等教育集聚区质量
高校集聚区建设是实现高校集约式发展的有效措施,从世纪之交开始的大学城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校集约发展的目标。但各自为战的建设模式,导致类似图书馆、体育场馆、医院、超市等的重复建设,一方面增加了各高校的负担,另一方面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增加了社会负担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如果政府将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集中投入到一起,如:建造大型公共图书馆,各高校只需设置与本校相关的专业图书馆,就可以减少图书馆重复建设、和图书的重复购置,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另外,类似图书馆、医院、体育场馆、学生宿舍、食堂的公共化,可以“筑巢引凤”,增强对高校、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来豫设立分校打基础,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高校园区。河南高等教育集聚区不仅仅是聚集河南省公办高等教育机构,也聚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和省外、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同时也聚集国外高等教育机构。
3.加强对高校的宏观发展指导促进集聚区高校之间的合作
政府制定鼓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强高校间合作协调、优势互补,使同级院校课程、学分互通、教师、实验室等共享,不同层次院校相互衔接,实现河南高等教育力量整合、资源共享。